四川农业大学后勤人朱光强:真情服务暖人心

   2018-07-20    作者:帅燕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人朱光强:真情服务暖人心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30多年如一日的真诚奉献;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是安全行驶200万余公里无安全事故的记录。四川农业大学汽车队驾驶员朱光强,无论寒来还是暑往,始终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着,为人爽快、乐于助人、技术过硬、爱岗敬业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真情服务在路上

710日,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颜济老先生及家属亲笔签名的感谢信,对驾驶员朱光强师傅的待人态度、敬业精神、驾驶技术给予高度肯定,对他的贴心服务表示诚挚感谢。

在感谢信中,颜老先生谈到:朱光强同志对待工作一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与支持,由于小麦所搬迁,工作地点的变换,经常需要往返于雅安和温江等地,长期接送的重任落到了朱光强的身上,他每次总能守时守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工作中,尤其是在颜老先生和爱人杨俊良教授病重期间,更是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温江和雅安之间,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由于年事已高,一路上总是能得到朱光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他不仅安全无误地准时送达,更像家人一样为我们忙前忙后,每周三次,从不间断,他不仅放弃了寒暑假休息时间,甚至在大年三十或者大年初一这个特殊日子里,他也从未缺席。

贴心服务暖人心

回忆起往返于颜老先生家里和医院之间的这段路程,朱光强感慨颇多,他说:从温江、雅安到成都,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路线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每条巷子、每个红绿灯,甚至于哪里有个坑或者障碍物都能如数家珍。在杨俊良教授做透析期间,全程护送,每次的工作都是从家里接到老人上车,然后送至医院,摆好轮椅,扶她下车,推入医院大厅,让杨教授享受到家人般的照顾,透析之后,独自一人开车送她回家,由于心里记挂着,一边开车的朱光强,一边与杨教授交谈,询问情况,还要时不时的看看后视镜,观察老人的状况,如有不适,就近停车休息或做好返程准备。堂堂七尺男儿也会如此细心、贴心。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在杨教授生命垂危的时候,朱光强每天送颜老先生去看望爱人,本来约定第二天中午再去,结果清早他就接到颜老先生的电话,埂咽着说:杨教授可能快不行。朱光强来不及洗漱,从床上抓起衣服就往外跑,适逢上班高峰期,一路上他“见缝插针”,还不断安慰伤心的颜老先生,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给老先生留下遗憾,一定要让他和爱人见上一面。他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及时、安全的到了目的地,未能留有遗憾。

他曾在电话里与颜老先生讲到:只要您需要,不管是在凌晨还是大年三十夜,只需要通知我时间就好。没有华丽的言语,但是这短短的几句话已经温暖了老人的内心。不仅仅是对颜老先生,对其他教职工,朱光强也是一如既往的乐于助人,与人方便。

  有闯劲的“牛人”司机

据朱光强回忆,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汽车驾驶工作,1992年调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仍然从事驾驶工作的他还身兼数职, 1995年,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朱光强,凭着一股子闯劲,就只身跟随颜济和杨俊良教授独自开车到了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小县城,只为采集野生小麦样品。让朱光强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没有柏油路,没有高速路,有的只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每天行驶14个小时,行程1300余公里,为了节约时间,每天中午用矿泉水就着干面,不仅身体疲惫,而且危险随时都在,当时暴乱不断,在南疆就遇到了真枪实弹的伪装检查人员,佯装镇定的同新疆政府工作人员与之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周旋,虽然顺利通过,但也心惊胆战,最后,历经一个半月,行程3.7万余公里,安全回到成都,刷出了连续行驶里程新高度。

汽车队里出了个“专家”

2010年机构改革,朱光强调整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但是仍然从事着他喜爱的驾驶工作,从始至终保持着最初那份对驾驶工作的热爱,33年如一日的坚守工作岗位,同事们谈到朱光强时,对于他的服务态度和驾驶技术都纷纷竖起大拇指,驾驶员们开玩笑说:可能由于长期在颜老先生身边工作,他也有了基本的科研精神——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勤思考善观察,所以我们见面都戏称他为“专家”,道出了大家对他工作的认可。朱光强为了担得起这份责任,每次出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将车内外整理的干干净净,早早等候乘客,随时观察车况,注重车辆保养和维护。

据朱光强介绍,几乎每年他都会随着不同科研人员前往不同省份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调研和考察,他骄傲地说:他的车轮轨迹已经遍布了西北的每个县城。他说:“我没有什么远大的梦想,我只想尽自己所能,用真诚、贴心、暖心的服务为大家提供便利,为安全行驶保驾护航。”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平凡的事业背后矗立美丽的人生,一切不平凡都出于平凡,只要能够坚守这份平凡,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