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宜宾学院后勤管理处勤杂工人张平

   2012-05-08    作者:佚名    来源:

记宜宾学院后勤管理处勤杂工人张平

 

张平,男,57岁,四川宜宾人。自1980年到原宜宾师专后勤做勤杂工作,至今已有32年。

黝黑的皮肤,沧桑的脸颊,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时而拂去脸上的汗水,身上穿的依旧是那件橘黄色的外套,脚上踩的那双鞋也接近要“罢工”的状态。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叔是我校勤杂工人张平,平时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位师傅,他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出现于学校的各个角落,或是搬运重物,或是疏通管道……他没有多么傲人的卓越功绩,却三十多年如一日地执着在自己的岗位上,熟悉他的老师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管家”。

见到张师傅时,他正与其他三位师傅在体育馆的仓库里整理,因为当天的工作任务还未完成,张师傅并不愿意停下手里的工作,而对于我们的到来,生性朴实的他更是显得有些生涩拘谨,对着我们直摇手:“我一个工人有什么好采访的,你们还是找别人吧!”为了不影响张师傅的正常工作,我们就在他工作的同时与他进行了交流。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因为学校负责勤杂工作的只有张师傅在内的四个工人,因此,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而至于什么时候休息,更是无法固定,有时遇上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连吃饭都顾不上。尽管相当辛苦,但在张师傅眼中,只有将活干完干好,他才能安心休息。用张师傅自己的一句话说就是:“人家交给你,你就得做好了才行”。他的工作内容几乎囊括学校所有繁重的杂事,如搬运重物,布置会场,修剪花草,疏通管道……几乎学校最苦最脏最累的活都是这四位师傅在扛着。一位后勤的老师给我们拿来的张师傅2011年的工作单中,我们发现其中囊括了各种勤杂事务,大到学校各部门,小到学校家属区的一个住户,厚厚的一叠,这些还只属于不完全记录。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要求,即使是周末,张师傅也难得拥有一个完整的假日,只要哪里有需要修补或疏通的,他必定会马上带好工具前往,事情忙起来,一整天就又在工作中度过了。张师傅还告诉我们,为了避免学校临时有事找不到人的情况发生,就连举家团圆的春节他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其实自己的老家就在宜宾李庄,可也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

张师傅话不多,面对我们的提问,更多的时候他会还以一个憨厚的微笑,然后便低头继续做起自己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文化程度有限,他无法用足够多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发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张师傅朴实无华的本性。不管我们向他传达多少师生们对他褒奖的话,他始终都只是淡淡的微笑并谦虚地摇摇头,在他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中,多次重复着这样的一句话:“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当然要做好,干一行爱一行嘛!”在他看来,既然自己选择做一名勤杂工人,就得尽全力做到最好,也正是这种单纯简单的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师傅,让他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最不平凡的成绩。

勤杂工作的辛苦我们在采访张师傅之前就有所了解,总之离不开“脏、累、苦”几个字。据了解,勤杂工人经常更换,现在的四位师傅里面,除了张师傅以外,最长的师傅也只是干了两年而已,我们很好奇张师傅为什么能坚持三十年之久,为此我们几次三番地提出请求,希望他能谈谈自己的想法,不过令我们惊讶的是,整个过程中,每每谈到自己的这份工作,张师傅从未提到过一个“苦”字,他的回答仅是寥寥几字“应该做的。”他觉得自己每天所做的事就如同学们每天要上课一样,都是理所应当的。他的工友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朋友向他打趣道:“是不是因为哪个领导对你有特殊照顾,才能在宜宾学院工作三十几年。”他当即否决道:“我没有关系,凭的就是自己的一身本事,再有关系,事情做不好,照样待不长。”简单的想法,却再一次映射出他朴实外表下那颗金子般的心,展现出他踏踏认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仓库整理完后,张师傅与工友们要下山了,临走前他仍向我们致以一个最朴实的微笑。这位现年57岁的老师傅迈着硬朗的步伐离开了,他有着最普通的外貌,最简单的想法,在宜宾学院这个培育着万千学子,蕴含着浓厚学术的地方,他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他却秉着自己最朴实的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陪伴着宜宾学院走过了三十几个春秋。

张师傅用坚守的姿态诠释了他的执着和热爱。他的坚守,是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的付出,是对宜宾学院大爱无言的忠诚;他守住的,是肩上那份责任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是那份默默无闻仍然甘心奉献的情怀。

 

 

宜宾学院后勤管理处